发放工资是HR们每月再熟悉不过的常规工作,然而,这一常规工作往往会因工资的发放过程、发放方式、发放时间等不合法、不规范而引发劳动争议,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伯众联合对工资发放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供HR伙伴们防范相关法律风险参考。
![](https://www.616hrbp.com/wp-content/uploads/2023/01/1.jpg)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不搞清楚法律上的工资构成,可能会因小失大。
整理的相关规定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第六条第(一)项规定:“工资、薪资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2021)》中也明确了工资总额应当包含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具体包括值加班工资、绩效奖金、全勤奖、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名目的奖金;以及某工作事项完成后的提成工资、年底双薪等)、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具体包括补偿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保健型津贴、技术性津贴、地区津贴和其他津贴,例如过节费、通讯补贴、交通补贴、取暖补贴、物业补贴住房补贴等)。
因此,工资不仅仅包含我们常见的每月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奖金,还应当包含公司发放的津贴。
如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发放津贴,则用人单位需要承担未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法律责任。因此,提醒各位HR制定公司规章制度及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要明确绩效工资、奖金及津贴的发放条件,例如涉及绩效工资及奖金的发放,首先要有明确的绩效指标,并经员工签字确认,其次要保留考核的全过程,最后要做好对考核结果的书面确认工作。
- 像交通补贴、餐补等需明确发放条件与其考勤挂钩。
- 如果要对工资发放条件、金额及时间进行调整,要与员工协商一致,如对制度进行修改,要注意要经过民主程序及公示程序。
二、怎样才算是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整理的相关规定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即工资的发放应当满足按时、足额两个要求。
用人单位如未按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工资,需要承担以下责任:
- 如因欠付工资而使得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 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时仍未支付的,还会被要求按照应付金额的50%-100%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按时”
- 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按月为周期向劳动者发放工资;
- 若工资支付日期遇法定休假日或者休息日时,用人单位应当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向劳动者支付工资。
“足额”
- 用人单位要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及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的数额向劳动者发放工资;
- 要求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工资,不得以实物、有价证券等代替货币支付。
例外情况
根据《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情况,并经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协商一致后,可以延期支付工资,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此情况下用人单位可无需承担以上未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责任。
Tips:
提醒各位HR,发放工资时,按时和足额两个要求都不能忽略,因经营困难而无法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首先必须保留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一致的记录;其次,延长支付的时间也不得超过30日。